川煤集團達竹煤電公司秉承“追求卓越、爭創一流”的精神,在安全、高效發展的目標指引下,在推進極薄煤層機械化采煤技術、建設安全高效礦井、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上進行了探索,并在極薄煤層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實質性突破。
達竹煤電公司資源賦存條件差,薄煤層和極薄煤層開采占主導,開采難度大。據統計,該公司現有7對生產礦井的煤炭總儲量僅有5012萬噸,其中1.3米以下的薄煤層占總儲量的75%以上,0.8米以下的極薄煤層占總儲量的61%,0.4米以下未算儲量的還有910萬噸,煤層傾角變化大,地質構造復雜,頂板管理難度大,開采極為困難。
2008年,達竹煤電公司制定了“因礦制宜、一面一策”的機械化發展戰略,致力于薄煤層綜合采煤技術的探索和研究,先后投資上億元與科研院所合作研發薄煤層綜采技術。爬底板采煤機、刨煤機、高檔普采、綜采先后在礦區不同地質結構的工作面使用成功,讓該公司機械化發展駛入了快車道。
2008年9月,MG250/600-AWD型綜合采煤機在該公司斌郎煤礦N422K4工作面投入使用;2008年10月,MG250/600-AWD型綜合采煤機在該公司鐵山南煤礦4012K26工作面投入使用;2009年5月10日, 西南片區首個極薄煤層綜采工作面在該公司柏林煤礦-2429工作面順利投產,開創了西南片區薄煤層綜采先河。柏林煤礦-2429工作面煤厚0.8米~1米,屬典型的薄煤層,綜采設備上馬后,產能得到極大提高,效率大幅提升,最高日產量達680噸,工效由炮采時的4噸/工提高到13噸/工,員工由28人減少到6人。在采高僅有0.93米的極薄煤層成功安裝綜采機組,這是達竹公司煤炭開采史上一次劃時代的變革,揭開了達竹薄煤層綜合機械化開采的新篇章。
為了破解0.8米以內的極薄煤層綜采技術,該公司與山東礦機集團、遼源煤機廠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,組建研發團隊。2010年初,研發團隊研制成功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“極薄煤層電牽引爬底式采煤機”。為了讓采煤機在0.8米內的狹窄空間自由工作,研發團隊將傳統的騎溜式采煤機改為爬底板式采煤機,簡稱“爬綜”。這是全國第一臺極薄煤層電牽引爬底板采煤機,獲得了國家專利。這一核心技術讓采煤機徹底實現了“瘦身”,為機組騰出了0.18米左右的采高空間,實現了安全過煤、過機,確保了綜采效率。研發團隊還對采煤機、液壓支架和刮板機等設備進行了科學合理的配套、優化,有效實現了“三機配套”,從根本上解決了極薄煤層綜采技術的關鍵性難題。
2010年4月17日,“爬綜”機組在該公司斌郎煤礦0.5米~0.8米之間的N2211工作面試采,當月便實現了月產量突破1萬噸,資源回采率達到98%,效率提高了3.68倍,噸煤成本下降了46.07元,單個工作面減少作業人員43人。
2010年10月23日,由四川省科技廳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會在成都召開。專家組成員一致認為:“爬綜”成功破解了復雜地質條件下世界極薄煤層機械化開采的難題,填補了國際空白,總體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,部分成果處于國際領先地位,在國內極薄煤層推進綜合機械化采煤具有極強的推廣運用價值,同意通過專家組鑒定。
在“爬綜”的示范引領下,該公司鐵山南煤礦401采區成功實施了大傾角綜采技術,開創了西南地區急傾斜綜采先河。小河嘴煤礦成功攻克了大傾角軟底工作面綜采技術。2011年10月24日,四川省政府公布了2011年全省科技獎勵評審公告,達竹公司“0.55米~0.8米極薄煤層高效綜采關鍵技術研究項目”榮獲一等獎。截至2011年底,達竹公司實現綜采的工作面達到9個,機采率達71%,綜采率達51%。